外语系

学院新闻

多形式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参加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外语类校本课程建设虚拟教研室第九次工作研讨会

【时间:2023-05-30 14:49】【作者: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关注:次】

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全面落实主题教育中关于开展调查研究的任务要求,突出实际实效开展调查研究,真心扑下身子开展调查研究,务求了解到真实情况,真解决问题,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调研的广度和深度。2023年5月25日晚,“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外语类校本课程建设”虚拟教研室第九次工作研讨会如期召开,学院领导和20余名教师参加了研讨会。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外语类校本课程建设”虚拟教研室由来自全国的十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院部组成,本次研讨会由山东交通学院承办,与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给出了ESP校本课程建设的经验和思路。山东交通学院教务处处长王德利以“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从“课程信息化”“混合式教学改革”“全面线上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四个发展阶段介绍了山东交通学院在混合式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和成果。王处长特别强调,混合式教学改革是一个积跬步成千里,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前期不断地积累,才能形成巨大的蓄水池,从而产生优秀课程。山东交通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宋岩岩教授也受邀致辞。宋院长提出,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们能保持云端对话,凝聚共识,共同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实践。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苏永刚教授作了题为“‘四新’建设背景下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与授课模式探讨——以山东大学为例”的专家报告。苏教授详细介绍了山东大学在大学外语课程设置和授课模式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如设置文、理、工、医等ESP类课程,设置“国际组织与跨文化交流”等微专业通选课,推进教师转型,利用网络辅助等。苏教授提到,教育部不断推进“四新”建设,是为了解决卡脖子难题。高等教育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苏教授的报告让与会教师感受到,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既要有脚踏实地的真抓实干,也要有紧跟国家和时代发展的爱国之心。

江西省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张丽雅作了题为“国际工程人才素质要求与职业方向”的报告。张主席重点介绍了当前国际工程市场人才情况、国际工程人才素质要求和国际工程人才职业方向。张主席提到国际工程人才应具备三大素养:专业素养、管理素养和职业素养,并一一作了说明。张丽雅主席作为企业专家,代表着真实的市场需求,她的报告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清晰、实际的方向。

我校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的高凤翔老师和山东交通学院的管晓霞老师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分享了课程建设经验。高凤翔老师以“从重构到建构——《商务英语》混合式一流课程设计与实践”为题,分享了她对混合式课程设计的探索与思考,高老师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入手,由老师结合实践场景做准备,帮学生搭好“脚手架”,实现思维搭建,并通过及时反馈巩固教学效果。管晓霞老师介绍了许多混合式教学中可供使用的网络资源和线上平台,如“WE LEARN”“词达人”“批改网”“中国日报”网站等。两位老师的经验涵盖了从备课到上课到课后巩固全过程,给与会教师带来许多启发和思考。

此次研讨会既有专家领导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深入浅出的指导,也有优秀教师可借鉴、易操作、真有效的经验分享。每一位参会教师都从中汲取了力量,学到了方法,拓宽了视野。通过此次研讨会,与会教师加强了与其他院校的沟通,了解了实际的行业需求,对今后的教学改革工作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学院将以深化调查研究解决发展难题,形成提高我校外语教学质量的思路、办法、举措,推动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撰稿:胡依玫,郭永丰; 审稿:常淑丽,刘辉)